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案例诊断
黄色葡萄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原发病病历摘要

患者男,34岁,主因突发头痛伴意识不清4小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4小时起床后自觉头痛不适,具体情况不详,当时同事让其回房间休息,患者突然倒地,呼之不应,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眼球方向不详。 当时患者被立即送往某医院抢救治疗,具体用药不详,CT示“左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患者持续抽搐约30分钟,后未再抽搐,即转入昏迷状态,无呕吐,无二便失禁。为求进一步治疗送至某院,收入神经外科。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无手术、外伤、中毒及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烟酒嗜好。

个人史:无特殊。

家族史:家族中无同类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及肿瘤病史。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8.6℃,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8/62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浅昏迷,痛苦面容,平卧位。 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 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眼球固定。 两侧口角对称,鼻唇沟对称,颅神经检查不合作。 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Ⅱ级,肌张力增高,无异常不随意运动。 右侧肢体腱反射活跃,病理征均阴性。

辅助检查结果:外院CT示:左侧丘脑出血,部分破入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脑室扩大不明显。

入院诊断:左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入院后原发病主要治疗过程:入院后于静脉全身麻醉下急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为烟雾病。 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闭塞,由左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分支供应左大脑中动脉,眼动脉通过镰前动脉吻合供应左侧大脑前动脉,右侧胼周后动脉吻合供应右大脑前动脉,右侧大脑前动脉段闭塞,通过穿支动脉向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

明确诊断后,患者于当日在局麻下行左侧脑室体外引流,持续引流出血性脑脊液。 同时给予凝血酶止血,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神经生长因子营养神经,抗菌药物美洛西林预防感染,禁饮食、补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脑室引流通畅,每天引流出血性脑脊液200~300ml。 引流持续至术后第4天,患者神志转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到Ⅲ级,拔出引流管。 后连续7天每天行腰椎穿刺放液,每次放出脑脊液20~50ml,脑脊液初压从开始的330mmH2O,降低至第7天的80mmH2O,从血性转为橘红色混浊,再转为最终的黄色清亮。 术后第12天患者神志清醒,能言语,对答切题,能遵嘱活动,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Ⅳ级,四肢活动良好。 生命体征正常平稳,心肺腹查体无异常。 复查CT示左侧丘脑自发性出血部位积血较前明显减少,左侧脑室少量积血,脑室系统无明显扩张。 原发病好转,患者转至康复科治疗。

(二)医院感染发生、发展和防控过程描述及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三)此类患者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针对本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防控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本例患者原发病为脑出血,脑出血会造成颅内积血,此类患者如需体外引流,就可以为细菌入侵提供通道,细菌一旦侵入,积血可以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较多营养,容易并发感染。 因此,此类患者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在防止继续出血的前提下,要尽快清除积血。

2.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侵入性手术和操作,在术前要认真评价其必要性,严格把握适应证。 本例患者就是在多次实施了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介入手术和侵入性操作后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针对这方面的防控措施主要在于要遵守手术等侵入性操作的操作规范,要求操作人员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和较高的手术操作能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患者术前的皮肤消毒及术后的伤口缝合和护理,尤其是像本例患者需要持续脑室引流,留置体外脑室引流管达4天,对引流管入口处伤口的消毒和护理尤为重要,要密切观察切口处有无红肿、渗液等表现,及时发现感染迹象,早期给予有效控制。

3.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根据手术部位及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品种,掌握用药时机和用药时间。 鉴于目前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三代以上头孢菌素有较强抗菌作用和超广抗菌谱,可以杀灭大部分的敏感菌群,破坏菌群的生物拮抗作用,又容易造成耐药菌的感染,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建议用一、二代头孢菌素。 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有效的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 500ml,可在手术中追加第2剂。 如无感染迹象,术后不建议长时间给药,应及时停药,以免出现耐药菌的感染。

4.加强消毒隔离是控制医院感染播散的必要措施。 对于明确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应针对性进行消毒隔离工作。 病原体一旦播散,造成医院感染的暴发或流行,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日期,而且会增加控制的难度。 故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尤其是难治的多重耐药菌,必须加强消毒隔离,如有条件应单间隔离,至少要做好床旁隔离。 医务人员在诊治和护理患者时要实施规范的手卫生措施,可能接触感染者或定植者伤口、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等时要戴好手套,接触不同患者前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做好感染者或定植者周围环境和物表的消毒,做好其分泌物、引流液、敷料等医疗垃圾的处理。 认真实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以免造成医源性的交叉感染。

上一篇:病例 腹部和消化系统感染 下一篇:病例 溶血性葡萄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