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活化突变
促性腺激素受体基因活化突变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LH受体基因活化突变

作者
李益明
概述

1993年Shenker等首次从8个家族的多名家族性男性性早熟(familial male-limited precocious puberty,FMPP)患者中检测到LH受体(LHR)基因突变,表达该突变的COS-7细胞在无激动剂存在的情况下,cAMP的合成显著增加,提示该病患者睾丸Leydig细胞的自发活性源于LHR的自发性持续激活。迄今,该病在全球范围的报道不足200例,已报道的LHR基因激活突变共有17种。

发病机制

迄今,已知的LHR基因的激活性突变都是由单个碱基替换造成的错义突变,共有17种(表1)。在第11个外显子上第1624-1741核苷酸为LHR基因激活性点突变的热点区域,绝大部分突变发生在第5和第6个跨膜螺旋区或连接两者的胞浆环。其中最常见的突变是第6跨膜区第578位的天冬氨酸被甘氨酸代替(D578G)。

表1 男性性早熟相关的LHR基因突变

LHR基因激活突变导致疾病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发现,第6跨膜螺旋与第5、第7跨膜螺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非配体依赖的LHR激活非常重要。初步的分子模型研究发现,致病性的LHR基因突变所产生的氨基酸位于跨膜螺旋束的内部,并指向由第7跨膜螺旋基因生成的隐穴(蛋白质表面的一种凹陷状结构)。这样,这些氨基酸的突变将改变跨膜螺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受体的构象,从而使受体激活。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第1版,978-7-117-23936-3,2017.03
上一篇:睾丸退化 下一篇:史-莱-奥综合征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