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毛囊角化病
毛囊角化病
基本信息

英文名 :keratosis follicularis

中文别名 :达利埃病

作者
方洪元;齐蔓莉;邢卫斌;张秉新
英文别名
Darier's discase
概述

毛囊角化病又称达利埃病(Darier’s discase),起初是对称发生的毛囊性丘疹及痂,以后渐渐扩大增多,相邻的可以互相融合,成为增殖性损害,以此,本病又被称为增殖性毛囊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 vegetans)或增殖性毛囊角化不良病(dyskeratosis follicularis vegetans),但组织病理变化不限于毛囊。

病因学

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引起的角化异常的皮肤病。往往于儿童时期开始出现,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约1/4病例有可寻的家族史,一般认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不规则遗传,可能由于基因突变使张力纤维及桥粒方面有原发性缺陷,而有角化不良及棘层松解现象。

组织病理

特征性变化是圆体(corps ronds)、谷粒(grains)及棘层松解的一些角化不良细胞,还有裂隙状表皮内小水疱所形成的隙腔(lacunae)(图29-38、39)。

圆体是大于正常表皮细胞的球形细胞,由失去细胞间桥的棘细胞变成,中央是一个均匀的嗜碱性凝缩核,核周有透明晕,晕的四周有略嗜碱性的角化不良物而呈壳状,可出现于棘细胞层上层,最常见于角质层下方及颗粒层。

图29-38 毛囊角化病组织病理

图29-39 毛囊角化病组织病理

谷粒细胞比圆体小得多,细胞核略长而呈谷粒状,核周有均匀嗜酸并略嗜碱的角化不良物。

隙腔是不规则裂隙状表皮内水疱,一般在棘细胞层深部,最常见于基底层上方。失去细胞间桥并部分角化的角层松解细胞往往零星散布于透明的隙腔内,细胞核凝缩并可变长,往往和谷粒相似。仅有一层基底细胞覆盖的真皮乳头突入隙腔而成绒毛,部分绒毛的横切面呈圆形或卵圆形岛状。

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或乳头瘤性增生,毛囊口及非毛囊处常有角质栓。真皮尤其浅层血管有慢性炎症。口黏膜的损害内也有隙腔及角化不良,但一般不能见到明显的圆体。

症状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临床诊疗指南.美容医学分册
朱德生皮肤病学
上一篇:持久豆状过度角化病 下一篇:疣状角化不良瘤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