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 :seborrheic dermatitis
中文别名 :脂溢性湿疹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seborrheic eczema),是一种炎症性慢性皮肤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5%,有大小及形态不定的成片皮炎,一般瘙痒,有干燥、潮湿或油脂状鳞屑,病情有时缓解,有时加重。油脂状鳞屑是由于渗液干燥后和鳞屑混合所形成的鳞屑痂,并非皮脂构成,“脂溢性”几个字是历史性的错误叫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脂溢性皮炎是常见皮肤病之一,病因仍未明了。皮疹容易发生于多油多汗的部位,患者以青年人较多,常有皮脂分泌较多的先天体质,但本病本身和皮脂无关,油脂状鳞屑是渗液干燥的鳞屑痂而不是皮脂物质,皮脂分泌量和皮脂组成都与本病无何联系,减少皮脂分泌不能使皮炎减轻,但有人认为皮质长期潴留于皮肤时可改变表皮功能而易发生本病。
在头皮的损害内,可以查见大量糠秕马拉色菌(Malassezia furfur),它们是嗜脂的多态性真菌,皮脂溢出的皮肤给这种腐生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尽管酮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外用有效,但是,糠秕马拉色菌也存在于不患脂溢性皮炎的人头皮上,因此,它们和本病的关系也仅仅是一个条件。
有时,可以从鳞屑痂中查见大量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有的并发葡萄球菌性毛囊炎或葡萄球菌性湿疹样皮炎。以此,某些病例可能是毒力低弱的感染,或是对葡萄球菌的一种过敏反应,也可以是自身敏感的一种皮炎。
脂溢性皮炎的表现不同,病因也未必一致。例如,有的患者汗多时症状加重,精神紧张能促使汗腺分泌而对这类患者不利;有的患者可以受病灶感染、多吃甜食和脂肪性食物、维生素B缺乏、基础代谢率降低、糖尿病、帕金森(Parkinson)病、肥胖、嗜酒、胃肠障碍、局部湿热及摩擦、气候变化或外伤等因素的影响。
本病和银屑病有相似处,在临床上有时很难区别,可能也和先天的免疫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组织变化主要是轻度炎症。表皮有点状角化不全,棘细胞层肥厚及海绵形成,偶然发生水疱。在真皮内,乳头下血管扩张,周围有轻度或中度淋巴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