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椎骨折的种类繁多但发病率低,导致骨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很有限,漏诊率高达30%。骶椎是躯干骨骼的力学中心,既是脊柱的基底,也是骨盆环的关键部分。虽然骶椎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处在脊柱与骨盆的交界区,导致创伤医生和脊柱医生均容易漏诊骶椎骨折,原因是大家对该疾病的经验都不多。
骶椎骨折的漏诊和治疗不当会造成进一步的神经损伤和后期的脊柱畸形,其矫形手术困难,且疗效不如新鲜骨折,因此早期诊断治疗骶椎骨折非常重要。
(一)Denis分型(图1、图2)
Denis认为骨折部位与中线的距离和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密切相关,并据此将骶椎骨折分为三个区:

图1 Denis骶骨骨折分区

图2 Denis骶骨骨折分型
Ⅰ区骨折:最常见,占50%,位于骶孔的侧方,主要累及骶椎翼,骨折可延伸至骶髂关节,6%存在神经损伤,其中较多见为L4、L5根损伤。
Ⅱ区骨折,占34%,为骶孔区的纵形骨折,但是未累及骶管,58%合并神经损伤,多数为L5、S1、S2根损伤。该区骨折稳定性的判断非常重要,因为该区骨折不愈合时预后较差。
Ⅲ区骨折,占16%,累及骶管,神经损伤率为81%。而神经损伤患者中又有76%存在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
另外还有2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即骨折是否累及双侧及骨折的平面。双侧Ⅰ、Ⅱ区骨折不常见,但常合并Ⅲ区骨折及横行骨折。S1、S2、S3骶椎横行骨折患者较S4、S5患者更容易出现膀胱功能障碍。35%骶椎横行骨折合并神经横断,创伤性神经横断在DenisⅢ区Roy-Camille 3型骨折中最常见。腰骶神经撕脱伤与严重的Ⅱ区骨折相关,如垂直剪切骨折。
(二)Roy-Camille分型(图3)
Roy-Camille 将Denis 的Ⅲ区骨折进一步分型为:
1型:骶椎轻度成角但无移位;
2型:成角并部分的移位;
3型:完全移位;
4型:垂直暴力所致S1椎体粉碎骨折。

图3 Roy-Camille骶骨骨折分型
(三)Isler分型(图4)
根据骶椎骨折部位与L5/S1后方小关节的关系,评价腰骶部损伤稳定性的分类。
A型:L5/S1小关节外侧的骨折,不影响腰骶部稳定性但影响骨盆环的稳定性;
B型:骨折延伸经过L5/S1小关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稳定及神经损伤;
C型:骨折延伸至椎管,为不稳定骨折,需内固定。

图4 Isler骶骨骨折分型
骶椎是腰椎和骨盆的连接部分,一组骨与韧带复合体组成了该承重平台,并起到保护腰骶神经丛和髂血管的作用。躯体的重量通过第一节骶椎传递给髂翼,进而髋臼。后方坚强的腰骶及髂腰韧带稳定了该移行区域的骨骼。骶椎为一后凸结构,其矢状面的后凸角从0度到90度不等。这种后凸结构是由于S1上终板的倾角造成,并且该后凸也造成了腰椎的代偿性前凸。骶椎的后方是由多块肌肉和腰骶筋膜组成的,它可以阻挡钝器对骶椎的伤害。
骶管的容积相对较大,除容纳马尾外还有很多剩余空间。对于骶神经前支,S1只占据骶前孔容积的1/3。越向下,骶神经占据骶孔容积的比例越小,S4只占据1/6。S2-S5神经根前支分布于直肠和膀胱,可以控制性功能和二便功能。腹腔下神经丛的交感神经节从L5-S1椎体的前外侧缘向下延伸至S2、S3、S4骶前孔的内侧缘,具有纤细细感觉纤维的骶神经后根分布于会阴部的皮肤。
怀疑骨盆、骶椎骨折患者应行骨盆正位X线检查。但是由于骶椎的后凸角,正位像可以观察的结构有限,应同时摄骨盆的入口位和出口位片。在入口位可以分辨出骶管和S1的上终板,出口位像才是真正的骶椎前后位像。骶椎的侧位像对于判断骶椎骨折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某些X线表现可能提示骶椎骨折,如L5横突骨折(61%合并骶椎骨折),X线片上显示骨盆入口骨质不连续(92%患者合并骶椎骨折),折梯征提示骶前孔损伤。
CT是诊断骨盆后环损伤的准确方法。窗宽2mm或更薄的CT扫描加上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重建可以非常细致的观察骨盆的结构,对比较复杂的骨盆骨折诊断很有帮助。骶椎MRI可以用来检查创伤后骶神经功能不全患者。



